善意的溝通
文‧ 圖 / 愚人之友基金會 曾聖幃 專員
每當與團隊成員進行個別督導時,最常聽見成員擔心個案會進行情緒勒索,讓他們壓力倍增,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回應對方。而當我們翻開溝通技巧的書籍時,作者往往會建議「你不要受對方的情緒影響」、「你不要去理會對方的話語」等等。但這樣的方法,卻不見得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的態度冷酷,不重視他的感受。
而我在翻閱幾本溝通技巧的書籍後,終於找到名為《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的書,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內容非常適合做為溝通的工具書,作者強調要先去感受自己的內心,並且以正向的語言讓對方清楚我們的想法。我以工作來舉例,當對方使用居家服務要求家務範圍要擴大時,我們不要去說:「我們又不是清潔人員,你不能要求我們將整棟房子進行清潔。」應該改為:「我們的服務是為了加強使用者的安全,因此僅提供基本的清潔。」來告知
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麼。
而面對對方情緒勒索時,依照本書的過程,我們內心的轉化方向為:(1)感情的奴隸:相信自己要為對方的感受負責、(2)張牙舞爪的階段:這時我們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意他人的感受或需要、(3)掙脫感情的束縛:這時我們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起全部的責任,但不會為他人的感受負責。
以工作來舉例,家屬要求每天至少四小時的陪伴服務,不然家中長輩跌倒的話,你是否良心可以過意的去?在一開始,人員可能會感到不安,甚至認為是自己的責任。但再稍微想一下,長輩如果經常發生跌倒,家屬就應該安排有人在家中照顧。而工作的規定,陪伴服務並非長時間看顧,我們同意服務後,可能會被縣府質疑計畫的合理性,甚至有違反規則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明白,絕不可以為了滿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而犧牲他人或自己的福祉。因此,我們可以回覆:「我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長久,因此需要告知你規定,如果要長時間的陪伴,建議可以選擇日間照顧或家庭托顧,會有照服員隨時巡視長輩的安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