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孩子與書的對話


 文 /  心理健康中心 黃碗婷 管理師 

羅東博愛醫院的吳淑娟醫師致力於嬰幼兒閱讀推廣活動已有多年,更進而成立「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有系統地規劃執行醫護人員推廣親子共讀的培力工作。吳淑娟醫師曾兩次來到埔基,我們從她的分享充分感受到早期建立親子共讀的習慣,對於嬰幼兒的發展有莫大的助益,更有利於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維持。

埔基兒科主任李滿堂醫師近年來亦在健兒門診推廣親子共讀,不但在診間宣導親子共讀的好處,甚至自己出錢買書,贈送給到醫院接受預防注射的嬰幼兒。每每看到家長接獲童書時的驚喜與笑容,我們可以知道,閱讀的種子已開始散播。有一位媽媽說:「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麼小的嬰兒可以閱讀,但拿到這本書之後,我開始陪她翻閱、講給她聽,而她居然會安靜地盯著書好久,這讓我好感動。」

這樣的情景對我們並不陌生,不滿三歲的幼童,用熟練的動作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不停滑動,一旁的家長也是人手一機,盯著螢幕沉默不語。剛滑完手機的家長覺得身旁的孩子看手機看太久了,開口阻止並一把搶走孩子手上的手機,孩子大聲抗議、表情動作非常急躁,甚至大哭大叫。

「他只有看手機的時候才會安靜。」

「不給他手機就會哭、會鬧,我知道不好,但是其他家人還是會給他。」

「我原本每天只給他玩20分鐘,但他愈來愈不滿足,一直要求。」

「以後他們的世代就是3C,再怎麼阻止也改變不了。」

我們聽過無數種說法,說明餵養3C的無奈與時勢所迫,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拿著童書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研究書上的內容。他們專注而愉悅,看完之後心滿意足的收起書本,其中的愉悅感是用手機和平板電腦無法取代的。

長期關注兒童發展與學習障礙問題的小兒神經科趙文崇醫師說:「過早使用3C使嬰幼兒在建立系統性符號的歷程封閉、扭曲、誇張化。時間變快了、空間變小了,是縮小版的櫥窗,不是實際的事物……。」

每天十分鐘,環抱孩子一起讀書,享受彼此的溫度,用聲音開啟孩子與書的對話,這樣的投資絕對不虧本。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