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訪視筆記:社工心聲


文 /  社會工作室  楊智凱   主任

與同事一起深入部落訪視案家時,一路上整理這些年在鄉村中的醫務社會工作,同時也省思「健康照護社會工作」在鄉村中應該是怎樣的景況?

首先,立基在舊的基礎上,社會工作強調的人在情境、生態理論、系統理論的大方向是不變的,加上實務工作萃集而成的「經濟評估、疾病適應、醫病關係、出院準備,與健康促進」五大重點,從醫院內推及至社區之中,已然進行多年。

但是在鄉村、部落的健康照顧實務所面對的是,既有資源限制:貧窮、交通、社區產業型態、文化、語言與資訊能見度等因素摻雜其中。在我們所能深耕的社工實務工作,需要走進鎮上、深入部落,找尋到需要連結醫療健康照顧資源的患者,同時檢視案家可能存有的疾病照顧議題,培成在家參與抗病、照顧與陪伴的力量。這期間或許不能到真正解決案家面臨的問題,但至少都要盡力培育病人、案家自力與問題共處的能力。

這些個案中有的可能是某個特定案主的家人因醫療需求,前來社工室請求醫療補助。此時,我們會多觀察他/她身旁已領取的藥物、當下的外貌、衣著、行為反應等,為之後的評估做預備。待我們與病家連結之後,以疾病適應和健康促進為主軸,作經濟評估補助支持,以確保病人不會因為財務困難而掉出健康照顧網絡,由此建立友善和緩的醫病關係,避免溝通資訊上的不對等,掃除出院準備中存有的障礙,案主與其家屬住出院期間不致於產生健康照顧的任何負面影響。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走進社區、深入部落,在減少健康照顧隔閡與提升生活品質上,透過深入他們的生活,親眼面會,與我們服務的案主互動評估,達成減輕在地鄉親就醫在經濟上、交通上與財務上的負擔的目的。這就是社工走出舒適的冷氣房,實際的走入部落生活的初衷。或許,有人會認為慈善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專業,但只要能從弱勢者的需要中落實愛與正義,就是身為社會工作者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