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送餐服務

 

文‧ 圖 / 愚人之友基金會 許書昀 社工


陽光穿過樹林間隙灑落,樹影婆娑,耳邊傳來陣陣蟲鳴鳥叫和潺潺的溪流聲。駛過蜿蜒的小路,穿入隧道,越過吊橋,機車時而加速、時而緩慢,熟練的避開路面坑洞,穿梭在眉原部落。機車坐墊上綁著一只黑色籃子,裡面裝著數十份鐵盒,每個盒子放置的剛剛好,不會因搖晃而相互撞擊,黑色籃子外,印有「愚人之友 老人營養餐飲服務」

兩年前開始接受服務的莊阿伯說:「這兩年來,都是何大哥送午、晚餐來給我,甚至每周六早上都會接送我去教會的晨禱。曾經在沒有人能帶我去醫院時,也是何大哥載我去醫院的,真的很感謝有他!」

身障的某某說:「以前不知道有送餐服務,還好是何大哥幫我們申請的,現在因為有了送餐服務後,我太太就有更多時間可以去撿資源回收,不用因為要煮飯而來回奔波了。更不用擔心我肚子餓要自己開火煮飯,我行動不方便,一不小心可能會把房子燒掉呢!」

獨居,並且每四小時就需要自己做腹膜透析的賴大哥說:「因為現在身體變得很虛弱,沒有辦法出門工作,也無法自己煮飯,還好有何大哥每天送餐給我,有熱騰騰的新鮮飯菜可以吃,讓我可以安心好好在家休息。」


每天送餐員都必須翻山越嶺

左眼視障獨居的梁爺爺說:「因為眼睛的關係,沒有辦法自己開火煮飯,再加上廚房地板長滿青苔,讓我常常跌倒,還好有何大哥送餐給我,讓我不用每天再擔心吃飯的問題了。」

相依為命的何氏夫妻說:「以前每天煮飯都需要擔心伙食費會不夠,現在部落也沒有菜車會經過,要買個菜還要騎車半小時才買得到,我們現在都沒有辦法騎車了,要怎麼去買菜?更別說自己煮飯了!還好有送餐的服務,幫助我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雖然,每一個需要送餐服務個案的需求都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背後都有辛苦的故事。在部落送餐的何大哥有一個心願,就是無論如何總要讓「村民都能好好吃一頓飯」,何大哥和鄭大姐夫婦,曾經在部落擔任八年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他們早就開始推動讓部落長輩們能有新鮮溫熱的一餐,持續八年從不間斷。沒想到一卸任,就聽說部落送餐要斷,他們夫妻倆二話不說,立刻以志工身分接下送餐服務。因為知道將由愚人之友基金會承接送餐服務,燒得一手好菜的鄭大姊信心滿滿的說:「好啊! 有人能協助我們核銷、評鑑,我們當然義不容辭再繼續做下去。」

在原鄉許多資源都是缺乏的,但因為有著一群願意為部落服侍奉獻的人,部落的長輩們才能好好的在地安居養老。我們期待「送餐服務」能夠持續在眉原部落扎根,為部落的長輩們帶來更適切的在地服務,使長輩們可以在自己熟悉且喜愛的部落安心自在、尊嚴終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