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居家服務的壓力與挑戰
《有我照你》
主持人 / 李希昌
編撰 / 數媒組 朱家興
台灣的醫療實力堪稱世界優等生,但在疫情的肆虐下,也引起了社會的一陣恐慌。台灣的問題不是沒有資源,而是資源分配不均。在疫情下,社會大眾的目光都關注在醫療院所。各大媒體也爭相報導各地的防疫作業,卻忽視了也是站在第一線接觸個案的長照服務員,他們每天都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雖然長照不是急性的病症,也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但長照所面臨的壓力並不亞於醫院。長照居家服務要如何在疫情下堅持運作,也是每個長照機構所要面臨的挑戰。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配合防疫政策,愚人之友基金會的居服員都會在服務前請家屬及案主配戴口罩,因為只要是居服員到服務對象的家中,即便只有個案和居服員兩人就屬於公共空間,所以都必須要配戴口罩,才可以降低染疫的風險。但往往個案與家屬對於配戴口罩常持有不同的看法,當遇到不願意配合時,我們除了宣導配戴口罩的重要性外,我們也會盡可能地去瞭解他們不願意配戴的原因,並透過更淺顯易懂的方式,向防疫措施不懂、不了解的家屬與案主進行說明,以傳達正確的防疫訊息。
而為了確保服務的平穩,機構的督導平時也會透過電話訪問的方式,詢問個案與居服員雙方的TOCC,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跟接觸史,確保雙方的安全。若一方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話,便會暫停服務並依指示就醫,待篩檢結果為陰性,機構才會繼續提供服務。
在防疫物資方面,長照機構也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當居服員、督導在服務個案時,口罩、可拋棄式手套、護目鏡、面罩、防水圍裙、家事手套或75%的酒精等等都是必備的防疫物資,但在疫情期間,這些防疫用品大多比較難取得,廠商也都優先提供給醫療單位,所以長照機構的物資就相對缺乏。目前機構的做法,以隔離衣為例,我們就會使用好取得的輕便雨衣來製作,機構督導們會教導居服員如何使用輕便雨衣來做隔離衣。用輕便雨衣的好處,就是它與隔離衣專用的不織布材質一樣具有防塵、防水的效果,且比不織布更輕、好沖洗,萬一遇到破損的時候就可以趕快換掉,並用垃圾袋包裝好丟棄,做好感染控制,價格成本也比較便宜。目前居服員在使用的隔離衣,除了在使用前後都會進行消毒之外,每一個案家都是不同套的隔離衣,所以不會出現同一套隔離衣在不同的案家,以減少攜帶病毒的可能性。
當然,有時候居服員也不免會遇到家屬的酸言酸語,尤其是在這段疫情期間更為嚴重。大家對於疫情都有某種程度的害怕,心裡的擔憂常常使我們會有很多的想法、考量,恐懼是人的本能反應,但也造成了我們在很多的事情上都太過於情緒化,並非出於理性的言論。居服員面對這些酸言酸語其實心裡也很受傷,這個社會上有許多的個案,他們都是重症或是在身體照顧上面家人已經沒辦法負荷。居服員為了服務個案的需求,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服務。他們也會害怕把病毒帶回家,傷害家中的人,若居服員因為不受尊重,而放棄這個工作,損失的終究是那群需要被服務的人,所以家屬、案主若能多一點的體諒,彼此互相尊重,方能長長久久。
在疫情下的長照服務,雖然需要面對許多的挑戰與困難,但我們也不斷的在解決問題,要穩定的正常運作,真的很不容易!長照服務就如同醫療一樣,它是不能停擺的,不能夠因為疫情的關係,說停就停,所以希望社會大眾能多一點目光在長照服務上,尤其是在現今高齡化的台灣,如何讓長照在疫情下仍能持續的服務長輩們,更是大家需要共同思索的議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