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的草根性

 認命的草根性

文 / 社會工作室 鄭智豪 實習生


月中旬,在社工室裡實習已有一個半月,在這段時間裡接觸了許多的原住民(以下簡稱原民),不管是深入部落探訪、居家安寧、醫院的個案,原民是偏鄉醫院裡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族群。在服務他們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原民不同於平地人的特性—「認命」。


事實上,政策對於原住民的資源分配是相對少的,不管是醫療或是教育,他們總需要跋山涉水才能獲得應有的資源。很難想像部落的病人要看病時,需要花費3-4 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醫院,這也凸顯出原民要獲得與平地同等的醫療水平是件困難的事情。但他們還是不厭其煩的到醫院就診或是到學校裡就學,或許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一種常態。他們對於自己所遭遇的困境與不幸,總會以幽默或是樂觀的方式面對。我還記得他們對我說過「難過一天是一天,開心一天也是一天。」這句話一直都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這樣認命的個性在實習中不停地驗證著。有次我與社工督導前往案家進行家訪,準備居家安寧的資源介入。在會談中案妻因為面臨案主生命的逝去而感到無助,一方面身邊又有四個小孩需要照顧,案妻根本沒有時間能好


好地停下來休息,也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情緒,只能每天被恐懼與無助拖著走。當案妻在敘述自己的害怕時,眼淚也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句話的的重量真的好重好重,重到當下的自己都能感受到呼吸有些困難。在我們幾次的家訪中,案妻的氣色越來越不好。長期的照顧壓力與睡眠品質不佳,讓我們開始擔心案妻的身體會不會也出了狀況。但當我們關心起她的身體時,她也總是說:「我不敢去檢查身體,因為我還有四個孩子要養。」


孩子是她生活的重心,案妻害怕若是自己倒下,那孩子們又該怎麼辦?每當我們家訪結束,要啟程離開案家時,她都會說:「我會努力支撐起這個家庭」這句話的背後到底裝著多少的勇氣、藏著多少的害怕與無助在裡面?我透過車窗看著案妻的表情,想著她是多麼努力扛下眼前的這一切。換作是其他人,又會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繼續留在這個家庭裡支撐著所有人呢?想到這裡,我的鼻子突然酸了起來。


在與原民接觸的過程中,他們讓我學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態度,有時遇到困境時會被他們的氛圍給感染,讓我對於事情看待的角度多了一個面向;有時看到他們很認命的面對眼前的困境,會為他們感到心疼,而我們所能提供的陪伴與支持,儘管力量不大,但我相信能成為一股溫柔而堅定,支撐著他們的力量。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