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不絕長輩文
文 / 社會工作室 楊智凱 主任
『噢!!!我家阿嬤又寄這什麼東西啦!都跟她說過,這些是假新聞咩!』在熟悉的通知鈴聲後,同事小蓉立即不耐煩地抱怨,順道將她手機畫面推到我面前,差點撞到我的臉。
接過來仔細看了一下,一篇《陸新布尼亞病毒釀7死,玉山南投已淪陷…蜱蟲致命人傳人》,她仍繼續叼念道『要不就是假新聞,要不就是蓮花請安圖,她去上一堂社區手機課,幾乎照三頓加宵夜地發』還追加一句沒好氣地『快瘋掉了…』。
「阿嬤現在一個人住嗎?」
『是啊,阿公過世之後就一個人住了,現在顧她的安雅從印尼來,國語還不太溜,整天下來沒能聊幾句話。』
「欵,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阿嬤是什麼時候開始用智慧型手機的?」
『就是她那支老人機掛了之後啊,想說用智慧機可以方便和在國外的小曾孫連斯該比(skype)咩…(沒按鍵的手機難用、不知道怎麼上網連線…@^$!_*^%$等等),就我剛說的,去社區據點上了課,學了一些LINE的使用方法後,就天天傳長輩文,有時一天還來個五六通…』
小蓉這樣的抱怨應該不是什麼新鮮事吧?反照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是如此,寡居膝下無子的姑媽,退休後才展開她的新世代3C生活,知道怎麼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後也是每天發長輩文,從問安到健康資訊不一而足。除了太過頭的假訊息,我會嚴正澄清之外,大多我選擇已讀不回。對於這樣的每日一文也是有些無奈或是壓力。
幾天前大舅子甫滿兩歲的小女兒來家中玩,而我陪在旁邊追趕自己研究的進度,她幾乎每半個小時會向我介紹她的塗鴨,這裡有什麼、那邊是什麼地說著故事,不想掃天真孩子的興,只得中斷自己在忙的事情。剎時間自己理清了些頭緒,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關係與情感的連結,對剛開始探索世界的孩子是如此,那麼歷經許多晚輩無法理解的人生起伏,又是怎樣的心情?送出長輩圖文的那一剎那的姑媽,在她年輕時疼我疼得如自己親生兒子的姑媽,是同一人啊。把她生活現況一一羅列,突然意識到那些正是長輩所處的寂寞與親情的思念。小蓉的阿嬤是不是也對她心存著不太好意思開口的思念呢?
悟出些許道理之後,我拿起電話,
「阿姑,我阿凱啦…」
『唉唷!呷古嘸聽到你的聲咧,攏平安喝?』
那個下午,我們藉著電話聊上個把鐘頭。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