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背後


文 / 心理健康中心  黃碗婷 管理師

小昱的媽媽來自越南,到臺灣已經五年,國語及臺語都可以溝通無礙。小昱是幼兒園老師轉介到醫院來接受評估的,因為他語言發展較慢,在幼兒園的認知課程也常常跟不上。小昱的媽媽說:「老師,評估的報告可不可以寄到學校,不要寄到家裡?」我心裡正納悶,她又說:「因為我帶他來看門診,婆婆不太高興,認為是因為我的問題,小昱才會發展較慢。」

小豪即將上國小了,最近的評估報告顯示已有明顯進步,但考慮銜接國小教育的需要,還是建議申請教育資源協助。小豪來自大家庭,與伯伯、叔叔兩家人同住,平常和堂兄妹們玩在一起,非常熱鬧。小豪的媽媽說:「我想讓小豪念比較遠一點的學校,因為他的堂哥今年也會上小學,念的是附近的小學,我怕小豪之後上資源班的時候,會被堂哥還有大伯看不起。」

敏敏的父親在工地工作,必須由工頭安排時間及工作地點,每天早出晚歸。敏敏的媽媽拒絕了我們安排評估的邀請。她說:「我自己不會開車,帶敏敏去醫院不方便。她爸爸是臨時工,沒有固定休息日,如果跟工頭請假的話,不但當天沒有收入,下次工頭可能就不願意請了。」

剛開始工作時,我會疑惑,甚至有些生氣:「為什麼父母不能多為孩子想想,總有諸多理由拒絕評估,難道不怕耽誤孩子發展的黃金期嗎?」隨著年歲漸長,也接觸愈來愈多家庭,了解到每個家庭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尤其是拒絕服務的家庭,許多故事甚至是安居樂業的我們無法想像的。社工督導提醒我們:「家長拒絕的背後,一定有他的考量,如果我們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並協助他,才可能讓他願意積極帶孩子走上療育的漫長道路。」

新住民媽媽即使能力再好,也常常受到婆家的質疑,意見難以受到重視,壓力是可想而知;即便看到孩子的明顯進步,父母還是會顧慮旁人的眼光,更擔心孩子的未來;許多父母必須每天工作不懈才能掙得一家溫飽,又如何能周全思考經濟重擔以外的事情?面對拒絕早療服務的家長,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智慧,才能領會他背後的難處,即便無法立刻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孤立無援的家長知道我們願意協助他。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