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會談室—四道之後



文 / 社會工作室  楊智凱 主任

那一天又見到安寧病房阿春婆婆的家人,趁著週五從各縣市回鄉探視,順便渡個週末假期。阿春婆婆其實並不是什麼複雜的個案,家人支持度相當強,婆婆自己也對罹癌末期完全知曉,也相當看得開,偶爾也會在醫護人員巡房簡單交談時拿自己的病情開玩笑。

在某個週五下午的醫院大廳巧遇大兒子偕同北部的家人前來,大兒子小心翼翼地和我提到:

「主任,我們都有在準備媽媽的離世,也彼此道謝、道歉、道愛,媽也說到時可以好好說再見了,她想去的地方、想吃的東西、想見的人等等,該了的心願都了了。但也就這樣過了幾個禮拜,她還躺在安寧病房,要回家也不行,要住院又覺得哪裡怪怪的......怎麼覺得好像送人遠行,也說了再見,但車子遲遲不肯開的那種尷尬......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這真的是個好問題,連我自己幾年主責安寧療護社心支持工作也沒有好好去想,在彼此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之後,並不是每個終末的病人就會立即走向生命的終點。

反覆思索許久,我回問一句,

『那麼過去媽媽健康的時候,你們都怎麼渡週末的呢?』

「就是回到埔里走走看看,陪媽上個館子吃吃好料,或是她做幾道拿手菜,有時陪她看電視,」

他頓了頓,指了指身邊已經小六的女兒,

「她就會要阿嬤教她編毛線......一切都很生活啦、很日常啦。」

聽完了大兒子的分享後,才突然領悟到一件事,在生命進入終末的階段,深刻感受時間越來越有限,平凡平常的生活是如此珍貴,就算是在四道這項功課完成之後,再來的還有共同生活的時光,該怎麼辦、該怎麼過?

我想,就如往常一樣,一起好好過活吧。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