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

文 / 宣教部  林惠敏  牧師

人生過程中,大部份是挫折、困難的,沒有順水順風的生活,面對眾多負面的環境,有種正能量叫做「樂觀」。樂觀的人認為自己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就覺得只剩半杯水。樂觀並非是天生的性格,而是可經由後天練習的思考習慣。《學習成為樂觀的人》(Learn to Be An Optimist)作者露西‧麥可唐諾(Lucy McDonald)指出,樂觀的思考習慣:會做好必要的準備—有些人之所以如此樂觀,是因為他們相信不論遭遇什麼樣的難題,絕對有能力解決,他們已事前想清楚可能的阻礙並做好準備;樂觀的人同時也會轉化負面情緒—不要以為樂觀的人從不會有低潮的時候,任何人遭遇困難,都會產生負面情緒,不同的是,樂觀思考的人懂得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思考。
每當內心出現負面的想法,不要試著抗拒或者壓抑,而是要更深入去想:「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專心解決這些問題,一旦問題消失,負面的想法自然不存在。
擁有正面能量的人,會對生活樂觀、對自己信任,知道生活本來就悲喜交加,所以學會坦然面對。當快樂來臨時,會盡情享受;當煩擾來襲時,就理性解決,即使無法解決時,也能坦然接受。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不會自我貶損也不會自我膨脹,他們在該獨立的時候獨立,該求助的時候求助。
著名的法國畫家雷諾(Renoir),晚年時甚為關節炎所苦。一天,他的好友馬提西(Matisse)問他:「我的朋友,你的關節炎已經這麼疼痛了,為什麼還要繼續不斷地畫呢?」雷諾深沉地回答:「疼痛會過去,但美麗卻永存。」那些將自己的生命信託給神,請求祂使用他們的奮鬥、掙扎,來幫助他們成長的人,他們的痛苦終將過去,但他們生命的美麗卻永垂不朽。如聖經詩篇所言:上帝祢是我藏身之處;祢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但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他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
「對於淒苦的人,天天都是壞日子;心裡愉快的人,卻好像常享宴席。」(箴言15:15),這是出自聖經箴言15章15 節,我們怎樣看自己和自己的遭遇,全是個人的選擇。我們可以事事用消極的眼光去看而感到淒苦,也可以用積極的眼光去看而心裡愉快,像享受宴席一樣。因為聖經勸勉我們:「義人啊,你們要因耶和華而歡欣喜樂; 心地正直的人啊,你們人人都要歡呼。」(詩篇32:11)樂觀的人擁有上帝所賜積極正向美好的一切祝福,所以樂觀常常歡欣喜樂生活。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