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回應

文 / 心理健康中心  黃碗婷 管理師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後,隨著防疫措施逐漸解除,腸病毒、流行性感冒、諾羅病毒......等,反撲似地在孩子們之間蔓延開來,兒科門診前的候診區依然門庭若市。
一位媽媽在候診椅上滑著手機,一旁三歲多的小女孩不斷問媽媽問題:「媽媽,那個小朋友在哭耶…媽媽,為什麼護士阿姨要穿圍兜兜?媽媽,為什麼Candy老師說吃青菜才不會生病?」媽媽的目光專注在手機螢幕上,只點點頭說:「嗯嗯。」過了一會兒,小女孩開始不耐,說:「媽媽,怎麼那麼久?我想回家。」媽媽依舊盯著螢幕回答:「好了,快好了,妳不要吵,我們等一下去買糖果。」
另一位媽媽,牽著三歲多的小女孩走到候診區,小女孩說想喝水。媽媽從背包取出水壺交給小女孩,說:「來,慢慢喝。」小女孩喝了一口水說:「咪咪老師說,要多喝水才不會生病。」媽媽回答:「對呀,因為水可以把身上的壞病菌沖走。」小女孩的問題不斷,媽媽也很有耐心地一一回應。半個多小時的等候時間,小女孩和媽媽邊聊邊畫畫,還把幼兒園的小朋友名字都說了一遍。
常常有家長問我:「要怎麼跟小朋友說話?我都不知道跟他們聊什麼。」「老師,他會一直問問題,重覆的話題也一直說,我沒有辦法像妳們這麼有耐心,怎麼辦?」
許多家長要忙工作、忙家事,或許還有更小的孩子要照顧,可能真的無暇陪孩子慢慢說話,但如果能把握一個原則—認真的回應,往往就能開啟一段美好的親子互動時間。當孩子開口時,認真地看著他,儘可能與其視線等高,即便一時想不出什麼答案,也可以重覆他的問題,好讓他感覺自己受到重視。例如:孩子問:「為什麼護士阿姨要穿圍兜兜?」可以回答:「喔!對耶,護士阿姨穿著圍兜兜。」、「可能是怕弄髒衣服喔。」,甚至再延續更多的話題,引導他觀察更多細節:「護士阿姨的圍兜兜好長喔!可以保護身體不會沾到壞細菌。」
孩子總會想出十萬個為什麼,甚至不斷重複。一個認真的回應可以鼓勵他繼續觀察、繼續思考,而一個敷衍的回應可能會使他受挫,不想再溝通。重複問同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孩子無法理解家長的回答,也可能只是想多些機會跟家長說話。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