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使人和平的社工師
文 / 社會工作室 楊智凱 主任
院內有點資歷的同仁多少都記得她總是醉醺醺地送來急診室,由於醉到不省人事,偶有在急診室內大鬧的脫序行為,只好讓她躺到酒醒,她總能趁著所有醫護同仁忙碌之中趁隙溜出醫院,成了好多次會議中被檢討的呆帳大戶。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這些酒鬼不要再用這種方式賴帳呢?你們社工能不能想想辦法?」
社工主管的我只能無言,成癮行為背後總是複雜多元,行為養成之後要修正又是何等困難,需要多方專業共同合作介入,更重要的還取決於個人的動機,這已是基本常識。
某次她又路倒後就醫住院,體內酒精反應為零,這相當反常有別於大家對她的刻板印象,幾經確認才發現長期酒癮引發她出現肝昏迷反應。出院協助她返回部落,更讓陪同社工夥伴驚訝的是鄰居的反應,此起彼落地「你埔基的喔?算了啦!她酒鬼一個,不值得幫啦!別在她身上浪費時間啦」,猶如社會性死亡煉獄。
的確,她過去的行為讓我對她悄悄貼上可惡之人的標籤,卻同時心有不忍,幾次會談聯絡才漸漸得知,她其實心存振作的打算,夥伴試著聯結部落農場的零工機會,她欣然前往,也從老闆那兒得知工作表現尚佳。關係漸漸深入,才理解她藉酒澆愁的背後,是曾經歷數十年前夫性虐待、精神凌遲,前夫在他院癌逝之前,該院工作人員循線索找到他,期望她能出面協助,對她又是另一次沈痛的打擊。
幾次自省,若是自己也身處其中是不是也會如她一樣靠著喝酒來麻痺自己呢?好幾次反省,在她最為脆弱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助人專業缺席了呢?
喝酒的行為減少了,工作的表現亦獲得肯定,同村鄰居見著她的改變,漸漸地與她關係修復,陪著她回到久未再回的教會參加禮拜。偶爾自問,我們是不是來晚了?但總比什麼都沒有改變來得好吧?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