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早療心得

文 / 埔里基督教醫院社區醫學PGY  許雋和

跟著山地早療的公務車,彎進省道14號最深山岔出的蜿蜒小路,又繼續開了十多分鐘,河谷旁的都達國小映入眼簾。

在這裡與三位小朋友見面,兩位大班的小男孩有構音障礙,另一位中班的小女孩則是先天性的顳葉問題導致語言能力落後同齡小孩。今天上課的主題是母親節,我們帶著小朋友們到學校操場撿五顏六色的樹葉,用來做為母親節卡片的裝飾。回到教室,治療師們拿出精心準備的母親節卡片模板,每張卡片中有兩個人物,一大一小,代表著媽媽與小朋友,接著治療師們示範用彩色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媽媽與自己,長得什麼模樣?長頭髮或短頭髮?捲髮還是直髮?有戴眼鏡嗎?有幾根手指頭?穿裙子還是褲子?穿布鞋還是平底鞋?等等,在此同時訓練小朋友的口語表達,注意他們句子的完整度,詞彙的運用,咬字的清晰度,以及基本的數數能力。再來請小朋友將撿來的樹葉貼在媽媽與自己身上,作為服裝,也同時訓練小朋友的細動作與手眼協調。有一位小朋友比較活潑,容易分心,要努力讓他把注意力拉回課堂上;另一位小女孩則是學習速度較慢,需要更多時間陪伴。

離開都達國小後,我們往更深山裡前進,約20分鐘的車程,來到賽德克人部落傳說的發源地─德鹿谷(Truku)。在德鹿谷國小,有四位小朋友,其中有一對兄妹檔,分別是大班與中班,都有構音障礙,哥哥的情況比較輕微,妹妹則還可以再進步,另外有一位大班的男孩,他平常活潑好動,今天看到我們來,似乎比較認生,因此話少了許多。我們一樣帶著三位幼稚園的小朋友進行母親節卡片的製作活動,我陪在平常活潑好動的大班的男孩身邊,由於他的大腦處理聽覺訊號的速度較慢,使得他都是透過視覺與觸覺接受外界的刺激並且學習,去彌補聽覺的弱勢;在製作卡片時,他就比較不能理解治療師希望他做的事,需要旁人協助。 另外一位是小二的小女孩,家庭支持較弱,使得學習障礙的情況更明顯,語言治療師帶著她讀課文時,可以觀察到她無法回答「課文標題」為何,理解新字詞「女媧補天」的能力較弱,在寫字時也會有部件取代的情形。小女孩由於課程學習落後於其他同學,在老師指導時已經出現受挫難過的情形,希望小女孩及早進入適性發展的軌道,發展一技之長並重拾信心。

這次的參訪讓我第一次走進部落國小的教育現場,這些個案通常是老師們意識到問題而向醫療團隊尋求協助的,因此老師的警覺性以及老師與醫療團隊的合作非常關鍵。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