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

 文‧圖 / 公共事務室 許安琪

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雅各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創世紀第二十八章第十七節至十九節

【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
歷時:1959年1月19日~2000年6月24日,共歷41年
創辦者:貝德芬 
負責人:1.貝德芬2.謝存慈 
主要贊助人:1.徐賓諾院長2.孫理蓮 
受惠人數:416位 
地點:埔里鎮愛蘭里鐵山路6號
現今風貌:2000年6月24日因招生不足及經營面臨困境而停止招生

戰後的台灣社會普遍貧窮,特別是居住在高山地帶的原住民。在山上有許多原住民的家庭,因為家裡貧困,根本付不起學費來供孩子升學,所以就有一些孩子到城市裡去找工作。但平地社會普遍鄙視原住民,加上原住民的孩子沒有較高的學歷,也沒有學得一技之長,因此謀職不易;幸運的話,所找到的工作都是幫傭或是苦力的工作;在物質的誘惑下,有些原住民少女常常被迫賣身,淪為社會的祭品。

貝德芬(Anna Begemann)是一名德國籍的宣教士,在德國婦女祈禱會(Deutscher Frauen Missions Gebetsbund,簡稱D.F.M.G.B)的支助下,曾在中國大陸四川省南充縣從事宣教事工長達18年。因政局變動,大陸變色,共產黨禁止基督教的宣教事工,她不得不回到德國,但是她渴望能再回到宣教禾場來服侍主。1956年,她在德國差會的支助下來到埔里,在埔里基督教山地醫院傳播福音;她同時走訪仁愛鄉偏遠的原住民部落,看到貧困的原住民少女需要照顧與栽培,便立定志願要在埔里籌建一所聖經書院。當貝德芬結識孫理蓮和徐賓諾後,發現彼此可以相互支援而雀躍不己,他們看中了愛蘭台地的一塊地,那是神所揀選的一塊寶地,因為此地正好毗鄰埔里基督教山地醫院,在此住院的病患以原住民為主,往來的原住民特別多,因此貝德芬宣教士在孫理蓮和徐賓諾的捐地協助下取得了這塊地,於1959年1月19日就在這裡成立了伯特利聖經書院(Puli Bethel Bible School)。「伯特利」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的意思。院訓為「高舉基督,為主發光。」貝德芬宣教士期望原住民的少女在基督信仰的基礎上,可以因此免於淪入黑暗中,而走入神的殿堂。

伯特利聖經書院專收原住民的少女,以教授聖經為主,並傳授原住民婦女生活技藝、家政、音樂、基礎護理等知識。除研習課程外,到埔里基督教山地醫院病房傳教更是聖經書院學生的實習課程。每天上、下午各有兩個時段,學生持著聖經和吟詠聖詩,穿梭於各病房間,為病患禱告,為病痛的人獻上上帝的詩篇,埔里基督教山地醫院宛如上帝宣教的國度。
伯特利聖經書院於1960年9月開始第一屆招生,截至1994年止,共有30屆404名畢業生;學生遍及泰雅、賽德克(太魯閣)、賽夏、布農、阿美、排灣、魯凱、鄒、雅美(達悟)、卑南、漢等族;其中以排灣族的105名為最多,其次是泰雅族76名次之,賽德克族、布農族亦分別有70名。

高秋霞是來自仁愛鄉馬力巴部落的泰雅族女子,自小就耳聞一位日本的聖者井上伊之助在泰雅族部落奉獻和傳道的事蹟。高秋霞受到基督信仰感召,更是敬仰德國籍貝德芬宣教士的博愛胸襟,於是進入伯特利聖經書院成為首屆的學生,學成後擔任母校教職工作。
「伯特利聖經書院的學生來自台灣各地的原住民部落,淳樸的個性和力爭上游的心正是上帝所垂愛的子民,因此伯特利聖經書院對他們特別照顧和加以培育,使她們成為原住民部落的一粒種子,更是上帝的役者。」高秋霞院長如此說著。

高秋霞院長接著說:「伯特利聖經書院最佳的導師是挪威籍的徐賓諾和紀歐惠伉儷,他倆無怨無悔奉獻給原住民的精神正是書院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伯特利聖經書院的畢業生皆有堅定信念和能力,並且具備人文素養、熱愛生命、認同鄉土,樂意服務社會人群的使命,這種服侍善工的精神正是徐賓諾和紀歐惠伉儷所教導和賜予的。學生學成後回到原住民部落,成為基督教的精兵,有的擔任牧師、傳道、女長老、女執事、教會幹事、主日學老師等職務,是基督教的宣教聖工。」貝德芬宣教士榮退後,紀歐惠醫師承繼貝德芬宣教士的志業,成為伯特利聖經書院的第二任院長。徐賓諾、紀歐惠對原住民社會和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有著無以言諭的付出和貢獻。1985年紀歐惠院長榮退後,由高秋霞擔任伯特利聖經書院第三任院長。




=========

埔基公益💖與你攜手為愛多走一哩路

📌 愛心捐款專線:049-2916777

📌 埔基公益網站:https://reurl.cc/j14AAZ

========

留言

熱門文章